晚安心语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十篇【222个】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8日

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十篇

1、实际中最便宜的两种东西:一事无成的溫柔,一贫如洗的真心实意。

2、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该扔的就扔,该放弃的就放弃,从今天起,余生做个俗人,以自己最好的姿态生活。

4、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2

5、英语长难句断句判定结构翻译

6、引言

7、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与国外各个领域的交流变得越发密切了,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工具,英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讲英语转换成汉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少英语学习者都为此感到困扰,尤其是英语的长难句,更是让不少学者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路。其实,不管多长多难的英语句子,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翻译的准确性、逻辑性、通顺性,使其既符合原文的意思,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下面笔者将以各类考试中所见长难句为素材,从长难句的特点、判定以及翻译方法三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8、英语长难句的特点

9、既然我们称之为长难句,所以“长”和“难”便是其最突出特点。正是由于长难句看起来结果较长、结构复杂,才导致了很多英语学习者摸不着头脑,很难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我们都知道英语的五大基本句型,看懂这些句子也非常简单。但多数情况,不会只出现五大基本句型的句子,我们都会发现在这个基础上,会有很多的修饰成分将句子拉长,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句子:

10、I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s behind the massive M&M wave are the same that underlie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fall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sts, lower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 and enlarged markets that require enlarged operations capable of meeting customers‘ demands。

11、从这个句子中不难看出,里面涉及到了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并列成分、介词短语后置等,正是由于这些修饰成分,使得此句难度加大不少。而长难句的常见形式主要有:大量成分修饰,并列结构,插入分隔以及改变语序等。要将这些结构层次捋清楚,便需要我们有着扎实的语法功底以及较强的逻辑能力。

12、例句参考译文:我认为巨大并购浪潮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同时也就是促成全球化进程的那方基石:即降低交通运输成本,逐渐减少贸易投资壁垒以及大幅度拓展市场,这些都要求更大规模的经营管理以满足消费需求。

13、长难句的判断与理解

14、要正确理解长难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其结构入手,逐层将句子的关系理清便可。也就是说,我们理解长难句的方法就是:抓主干,理枝叶。

15、抓主干

16、抓主干,就是当我们看到长难句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找出句子的主干,即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或主系表。除了倒装等特殊句式外,通常情况下,句子的主语会在句首。其后,应找出句子的谓语。这时候,大家可以平时注意一些句子中必然是谓语动词的情况,如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必然是谓语;情态动词加动词原形必然是谓语;助动词加动词原形必然是谓语;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若形式不一致时,那么动词的过去式必然是谓语等。如果大家平时注意这些情况,那么在划分句子结构时,便会省去很多时间了。

17、理枝叶

18、理枝叶,是指我们要将句子中除主谓宾的成分理清关系,分出层次。对于我们来说,单个或多个单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修饰词大多放在名词左面,这符合我们中国人说话的习惯。比较困难的是里面涉及从句后的断句,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大多情况下,从句都是由关系词来引导的,故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从句是由关系词开始的,之后我们再开始找后面的谓语动词,到第二个谓语动词之前便是我们的从句部分了。另外,如果从句后面没有出现第二个谓语便到句末整个句子结束,那由关系词开始,一直到句尾便是从句部分。至于从句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就看整个从句在主句中作何成分便可知晓。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句:

19、Whether we’ll go camping tomorrow depends on the weather。

20、此句句首有关系词whether,后面第一个谓语是情态动词加动词原形ll go,第二个谓语是第三人称单数depends on,故whether we'll go camping tomorrow便是一个从句,由于整个句子放在了谓语depends on的前面,我们都知道通常谓语前面的成分是主语,故我们便可判定此从句是一个主语从句了。整个句子说的内容便是:明天是否能够野游要看天气而定。

21、What the doctors really doubt is whether my mother will recover from the serious disease soon。

22、此句句首有关系词what,后面的第一个谓语是doubt,第二个是is,故What the doctors really doubt便是从句,又因为它在系动词is前,故它也是一个主语从句。再看系动词is后又出现关系词whether,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由whether引导的从句,而这个从句放在了is后面,故它是一个表语从句。接下来找whether后面的谓语,只有一个情态动词加动词原形的will recover,所以整个句子后面的whether my mother will recover from the serious disease soon便是表语了。句意表达的是:医生怀疑的是母亲是否可以很快从重病中康复。

23、除了从句外,句子中还会出现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分词短语等情况,大家只要耐心逐个分析,便可攻破。在这里在提醒各位学者们,英语句子中的任何一个单词、短语、从句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所以只有正确理解修饰成分,才能理解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一点需要大家去多多练习,多多实践。

24、长难句的翻译方法

25、经过上面的步骤后,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明白长难句的句意,但是如果我们想将它翻译成通顺的汉语,就还需要适当加工雕琢。一般的句子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包孕法、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插入法和综合法。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包孕法。

26、所谓包孕法,是指在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把英语后置成分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放在中心词之前,使修饰成分在汉语句中形成前置包孕。如:Money spent on advertising is money spent as well as any I know of(李玉技 2008:184)。

27、这句话中spent on advertising是动词的过去分词放在名词money后面作后置定语,spent as well as any I know of同样也是过去分词放在名词后面做后置定语修饰money。故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将spent on advertising放在money前,即译为“在广告上花钱”,后半部分同理。这样,我们便可将整句话译为:“在广告上花钱和在其他任何我所知的方面花钱一样值得。”

28、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

29、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句子结构:句首出现从句引导词what,按照我们上面所说的应该到第二个谓语之前结束,所以What brings us together便做了这句话的主语。同理,我们可以判断出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为表语从句,在表语从句里面,我们又会发现有一个定语从句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来修饰前面的先行词interests,整句话的结构我们便理清了。

30、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这句话如何翻译。What brings us together作为整句话的主语,我们可直接译成“使我们走到一起的”,后面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虽在interests后面,但是按照汉语的习惯,我们会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前面,故我们最好将后面整个表语部分译成“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样整句话的翻译便是:“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31、参考文献:

32、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3

33、关键词:谈话语体;句式;多样性;结构简单;省略句

34、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83-01

35、人类社会活动的范围极其广泛,在各种范围内都需要进行交际。这种交际活动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科学领域、文化艺术领域、行政事务领域以及更为寻常的日常生活领域。交际领域、目的的差异,必然在交际方式、语言手段等等方面表现出特点。语体正是这种特点的综合,它为了适应这种差异而形成,作为社会交际需要的结果而存在。语体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并非先验的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人们在言语实践中逐渐感觉到,认识到的。语体的形成和存在首先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结果。

36、不同的语体对语言材料的使用各有不同。

37、在词汇方面,不同的语体就根据本身的使命选择最适合的词和熟语。在句法方面,每一种语体选择适合本身特点的句子类型。在词法方面也存在一些语体特征。例如某一类型的构词法可能适合于某种语体而不适合与另一种语体。

38、各种不同的语体在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上,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特有的风格。尽管各种语体都使用全民共有的语言材料,但是表达方式可以不同。这就使得各种不同的语体有了分界。

39、语体是由于言语环境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体系,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的分类问题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各种语言学派对各种的语体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作为划分语体的标准,进而阐明各种语体的功能和语言材料的语体划分化。根据这一标准,划分出两大类性质不同的语体,那就是:日常谈话语体(简称谈话语体)和公众书卷语体(简称书卷语体)。

40、在两大类语体中,谈话语体使用于日常生活的领域,书卷语体适用于社会集体活动的领域。谈话语体产生在先,书卷语体是在谈话语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41、句式与语体

42、句式与语体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句式,需要联系语体;研究语体,更得考察各种句式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形,从而认识每类语体的言语特点。

43、本文所说的“句式”是广义的,包括句子的语法分类和修辞分类。句子的语法分类,在语法学界,在“句类”“句型”“句模”“句式”以及各下属类型的称呼上有意见分歧,而且用以划分的标准和确立的类型也不尽一致。本文不讨论这些分歧。

44、根据郑远汉先生的研究,句式在不同的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45、表中“+”表示在该语体里是开放的,使用广泛、频率比较高,“―”是封闭或基本封闭的,“■”是开放的,使用得也较多,但有一定限制;“■”用得较少,或有很大限制。

46、由此可看出,句式与语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7、谈话语体的语言、句式具有多样性

48、谈话语体由于紧密的依赖于言语环境,因此,它在句式的选择、语言的变化方面也较多样化。一方面表现在句法结构、句式等方面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跳跃性及话题的不断转移上。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妻子的一段对话,就是属于随意谈话语体。

49、她问:――“他们几个哩?”

50、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51、女人说:――“睡了。”

52、――“小华哩?”

53、――“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54、这一段对话中,运用了省略句,而且话题的跳跃性很大。因为说话直接结合语境,所以对话双方的意思彼此都能明白。如果用完整句式,反而显得不够简练,从而失去了口头语言的神采。

55、谈话语体话语有省略现象

56、在谈话语体中,由于谈话参加者的言语互相影响,互相衔接,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每一个言语片断之间、言语片断与语境之间都有相当程度的互补性、依存性。

57、正是在这种具体的语境中,有谈话的生动情景,如手势、表情、特定场合和谈话双方的互相了解程度等等的补充,所以在谈话中有很多省略现象。词、句的省略成为谈话语体的又一特征。

58、谈话语体体现了语言的简略性,使语言交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在一定的语境中不需要把话说完整,双方都能领会话语的意思,所以在表达形式上省略的成分和数量都比较多。

59、对话的结构可以十分简单,省略句式特别多,有时可以省略到在意义上无法搭配的地步,甚至会违反逻辑规律,但这些不影响交际。例如:

60、一位买花的问卖花者:“这种花容易活吗?”

61、卖花的说:“好活。你要是死了找我。”

62、句中的“你”如果单看字面意思很明显不合逻辑,但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买花人就知道卖花者所说的是“你的花”的意思。

63、谈话语体使用的句子结构较简单

64、谈话语体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这是适合于面对面地交换简单思想的语言形式。即使有时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念组合,也竭力不用长结构,而改用几个短句子。语句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很少用介词、连词之类的语法成分来关联,而常用语调、重音来强调。如:

65、孩子:妈!

66、妈妈:干嘛?

67、孩子:您瞧我这衣裳!

68、妈妈:哟,又短了!

69、孩子:您瞧这袖子都挂起来了。

70、妈妈:你这孩子长得太快了,春天刚做的衣服就穿不下了。

71、这段对话基本上是简单句,语句之间的联系没有使用介词,连词之类的语法成分,而是使用了语调的升降、重音的移动来加强语句的表述性。

72、谈话语体由于较多的采用简单句,尽可能避免使用关联词语,因此,借助重音、语调等语音手段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突出。

73、谈话语体存在不规范的语言成分

74、由于谈话语体是随环境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就可能存在一些偶然的、含糊的、与全民语言不相符合的成分。而这种情况在谈话语体的书面形式中又往往是为了渲染、感情、烘托气氛而采用的。如:

75、大卫的脸刷的红了,亚玲的脸也红了,文明却背弃我的铺盖卷,大喊一声:“我们开路开路的!”

76、他说着,便走到前头,又转身对我们说:“路子不好走,咱们四个干脆一个拉着一个……”

77、在这段话中,文明说“开路开路的”,这句话不符合汉语的规范,作者在这里故意使用了这个句子是为了特殊的目的。大卫和亚玲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朋友,“我”是一个农村来的高中生。文明是个调皮鬼,他曾经把“我”和亚玲扯到一起,闹出不少误会。小说结尾时几个青年人消除了误会,携手共进。文明为了掩饰自己愧疚的心情,特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不符合全民语言习惯的句子,使读者能够意会文明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

78、谈话语体主要的内容源于日常生活谈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谈话语体内部的各种类型。谈话语体的主要特征是生动活泼、亲切朴素,它是文学语言的的源泉,是书卷语体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文学语言和书卷语体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79、谈话语体是书卷语体的基础,书卷语体反过来又推动谈话语体的发展,使之更加丰富。但书卷语体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谈话语体这一生动、丰富的源泉,两者互相作用,源远流长。

80、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4

81、我们不喊痛,不一定没感觉。不要求,不一定没期待。不落泪,不一定没伤痕。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沉默,不代表自己没话说。离开,不代表自己很潇洒。快乐,不代表自己没伤心。幸福,不代表自己没痛过。

82、如果有一天,我离你而去,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我的灵魂会穿越那场壮丽的霞光俯视着人间的你。

83、我从来不敢把自己想象的太过重要。这样,即使受伤了,我也还是可以,无所谓的扯着嘴角笑。

84、世界上哪一条法律规定过你爱着一个人,而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所以我说:“他没有错,只是不爱我。”

85、说好就此放手,说好不为彼此停留,可回忆说走又不走。

86、我。越是笑,就越是疼。越是疼,就是越是没心没肺的笑。

87、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88、十八岁的生命,到处浸透着希望。即便曾经真的流过酸痛的眼泪,这是些于你光彩四溢的年轻而言都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89、伤痛是难免的,那些伤口上盛开的花朵,点缀着我们记忆的风景。每一次受伤,都让我们思索,探寻着生命中的意义;都让我们成熟,总要放弃某些东西,才能告别原来的自己;都让我们坚强,愈合的伤痕能够让我们承受更多;都让我们珍惜,平易的得到谁都不会在意,唯有痛楚后才明白,曾经失去的是多么珍贵。

90、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悲伤唯美的句子 唯美简短语句

91、我对你的爱是不愿意去说出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

92、你说羡慕我,不管什么时候转身,都有那个人在等我,而你转身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93、苦苦守候的回忆,有你才是最美。无悔无伤的幸福,期待终成泡影。催人泪下的爱情,最终只是虚幻。莫名其妙的悲伤,因你的毫不在乎。唯美,只剩伤感。为你,只剩迷茫。

94、距离不是难题,心的距离才是利器;时间不是苦药,爱的时间才是真谛。若你拥有一份异地恋,不必焦虑,也不要心急,只需相信:真爱经得起考验,也需要考验。若你失去一份异地恋,不必难过,也不要伤心,只需明白:你失去的叫爱情,并不叫真爱。真正的爱情求之不来,挥之不去。

95、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96、我是一现的昙花,不能长久的亲吻天赐的露珠儿;我是匆匆路过的列车,短暂的停留不能去眷恋车站的温暖;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过客,不能让你一直拥抱而不放手,请原谅我心底的善良。

97、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98、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我用三生把你思念,独饮那一碗梦婆汤,把自己葬于山骨间,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

99、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100、有时候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101、有一种感情叫错过,错过爱,错过可以相守的人,错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有一种寂寞叫想念,想念一个人,一段往事,一场相遇。寂静的夜里,深深切切的想念,于是深深切切地寂寞…

102、遇到你之前,不曾懂得爱,遇到你之后,不再懂幸福。你,是我不得善终的命,千回百转的桃花劫。我们相爱过的吗?直到今天我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爱与不爱,只是一个瞬间而已。幸与不幸,也不会有太远的距离。谁转身爱上了别人,谁把痛丢在风里?

103、在不知不觉中,我突然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不是不爱,是不能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哭着,想着,恋着,笑着,讲述着,你总是看着,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有你,所以渴望。但我从那些片言只语中听到了失望,于是说服自己习惯独处,习惯一个人默默行走。不是不想爱,是不能爱。因为怕伤人,也怕被伤。

104、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05、心香一缕飘无际,风轻夜寂静思情何物吹落君心相思雨,雪融春去缘归处情,唯美,唯真。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感失金石怨,缘尽鬼神悲。天下谁知我爱,世间有幸识君。

106、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107、我站在彼岸,却再也触不到真实的温度,岁月慢慢冰封,渐渐消融,最后不留痕迹,沿着对你刻骨铭心的思念,穿行在人潮汹涌的黄昏。默默地低下头,慢慢地行走。人群中浮现的那些面容,谁让我驻足停留?

108、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09、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5

110、关键词:“X就X吧”;构式义;语义研究

111、“X就X吧”的构式义

112、构式相关理论概说

113、构式语法是一种新的语法理论,20世纪90年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新兴起的一种语法理论也相应产生,并引起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

114、构式语法的提出者Hdele E。Goldberg(1995)对构式下了这样的定义: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且其形式或意义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任一组成部分或其它先前已有的构式中推知。简单来说,构式语法的基本语言观是“整体大于部分”,构式其实是一个心理上的完型,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意义和功能。构式的产生和理解基于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是一个认知过程。

115、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不能完全从各部分中推知出来,都可以称为构式。此外,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从形式上看,一个构式可以是语素,可以是句子等语言各级单位,可以是完全抽象的,如重动句(V+O+V+C),也可以是部分抽象部分固定的,比如“把”字句。

116、自90年代以来,构式语法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内汉语学界的关注。在理论和应用方面,虽然构式语法理论自身仍存在着问题和局限,陆剑明等人也作过相关阐释,但公认的,构式语法与汉语实际的结合,还是为汉语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尝试着从构式理论出发解释某些特殊句式,如沈家煊(1999,2000),张伯江(1999,2000),陆剑明(2004),袁毓林(2004),王黎(2004),刘丹青(2005)等人成果都颇为丰硕,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117、构式义试析

118、受到语言的经济性以及使用者生理、心理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语言只能用数量有限的结构形式去应对语言在认知表达和人际交互上无限扩张、无穷变化的功能要求。

119、邵敬敏(2008)不仅正式提出了“框式结构”这一术语,而且对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典型的框式结构,指前后有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个(主要是后面一个),该结构便会散架:使用起来,只要往空缺处填装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这比起临时组合的短语结构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

120、“X就X吧”格式由四个构件组成,表达上较灵活,格式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省略,形成相关的结构变式,有“X就X吧”、“X就X”、“XX吧”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XX吧”的用例往往出现在日常对话中。格式中其中“就”、“吧”是固定构件,并组成一个较为凝固的框架“……就……吧”,“X”自我拷贝后进入该框架,占据框架中的空位,形成“X就X吧”格式。关于这一结构的拷贝说法,刘丹青1998年在《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一文中曾提到过,但并未就此展开深入研究,只是作为拷贝话题结构加以例举。作为构式,“X就X吧”本身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有整体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这种意义和功能不能由各组成构件中推知,这里的意义不仅仅是语义信息,也包括语用信息。

121、我们认为,“X就X吧”格式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强调“X”所指称的事件,说话人的“无所谓”态度,在语用上表示此事件不符合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预期或期待。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格式可以表达期待正值,也可以表达期待负值,但我们更倾向于期待负值的用法,表达只能对此事件做出让步接受。具体例释如下:

122、心中很痛快,生平第一次买洋炉子,一辈子不准买上两回。贵点儿就贵点儿吧。(老舍 《离婚》)

123、“当然是那个想和我结婚的姑娘。这没什么了不起,谈一阵儿又吹了。”“是没什么了不起,吹就吹吧。”(王朔 《顽主》)

124、戈玲解劝于德利:“拿了就拿了吧,想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多伤和气。”(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谁比谁傻多少》)

125、我们知道,构式义由构式本身表达,并不需要借助语篇中的其他语句,比如单独列出“去就去吧”,我们也能明白这是对一个不符合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预期或期待而无奈让步接受的态度,这就是“X就X吧”构式意义的体现。

126、构式义的产生

127、我们设想了“X就X吧”构式的产生过程。说话人想要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生并已经完成,没有挽回的余地,说话人只能勉强接受这个事实,是说话人没有余地的让步表态。

128、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出发,要求人们用简短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在语言实践中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简略句法形式,“X就X吧”格式中同一个成分,在一个短小的结构里前后出现两次,乍一看,似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信息表达上也显得有些赘余。但通过具体语境的考察,此格式中的“X”的重复使用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符合人们交际的经济性原则。如果我们把例句中的“X就X吧”格式还原为能完整表达该格式义的句子,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129、“这样吧,等孩子大一点儿,你要走就走吧。”

130、“走就走吧,谁稀罕她!”

131、例(4)、(5)可以完整地表述为 “如果孩子大一点儿,也就无所谓了,你要走就走吧”、“走了也没人稀罕,所以无所谓。”四字短语或者五字短语,以及更为复杂的成分能够进入这一短小格式的,语料中就极为少见了,为了表意的明确性,要把表达的语义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实词上,无疑比“X就X吧”更为冗长更为繁琐。而这个格式则能更简短精炼地表达出复杂的构式义。因此,“X就X吧”的产生和存在是符合并顺应语言的经济原则的,从动因上,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原则的驱动。

132、“X就X吧”在更大组合中的语义研究

133、“X就X吧”的格式意义是无奈地认可、同意的表态。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可的态度不同,与其后面成分也存在多种语义关系。

134、“X就X吧”的后续小句

135、要研究一个构式的话语功能,必然要把构式放回语句中。考察该构式对整个语句有着怎样的影响。“X就X吧”在句子中一般作为独立的句子,也可以充当谓语或者其它句法成分。除了在对话中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出现,“X就X吧”格式一般不单独成句,往往在前后还有其他小句,格式的存在需要依赖于其他小句的出现,表义上也往往不能自足。而且,“X就X吧”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如:

136、医生不耐烦了,说,给你讲死了就死了,死都死了,还抢什么救。(马学文 《木偶》)

137、我心想你们少跟我来这一套,叫警察就叫警察,但我有我的难处,我不能被这件事拖住,我没法这么说。(程波 《左肾》)

138、工兵傻了眼儿,心想备战备荒为人民,学员们将来也是为最可爱的人服务,破费就破费吧。(毕淑敏 《最后一支西地兰》)

139、根据具体语料,我们总结出“X就X吧”位于句末大多是出于语用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临时上的后置。为了理解的方便,一般可以把“X就X吧”向前提放。如:

140、a)穷山僻壤的,忘了也就忘了吧。(梁晓声 《表弟》)

141、b)忘了也就忘了吧,穷乡僻壤的。

142、a)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少一张就少一张吧。”(张晋生;宋杰 《孪生中校》)

143、b)少一张就少一张吧,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

144、“X就X吧”与后续小句的逻辑关系

145、从人们的认知共性上来看,人们在心理上,对某几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是预先有个符合情理的安排,我们可以称之为事件的心理顺序。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类似于“书元答应了,说:‘你要走就走吧,俺在你身上花的钱也不要了,算俺倒霉。’(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这样的句子中,“俺在你身上花的钱也不要了,算俺倒霉。”我们称之为后续小句。那么整个句子就可以表述为“‘X就X吧’,Y。”单个的“X就X吧”结构本身一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呈现出表意上的不能自足,往往要通过前文信息和后续小句来推断复杂的语义,否则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146、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一个完整的“X就X吧”,Y。”表述中,X可以先于Y发生,Y也可以先于X发生。也就是说,“X就X吧”在更大组合中,既可以表示已然事件或者未然事件,也可以表示将然事件。这两种情况一般都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X就X吧”与后续小句逻辑上可以是条件、假设、因果、转折等关系。鉴于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语境中,我们要优先考虑用那些相应关联词来标示出“X就X吧”与后续小句的逻辑关系。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的不同,“X就X吧”格式与后续小句在逻辑上有以下几种关系:

147、条件关系

148、首先是条件关系,例如:

149、跑一个就跑一个吧。只要有了供状,他就是搬来天王老子,我们也不用怕了!”(电视电影\乔家大院)

150、众人听了齐说:“只要人能放回来,维持就维持吧!”(马峰 《吕梁英雄传》)

151、要杀就杀我吧!要烧就烧我吧,放了老太太。(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

152、春儿说:“挖就挖了吧,只要打败了日本,叫我拿出什么去也行。” (孙犁 《风云初记》)

153、以上例释中,“X就X吧”与Y之间有明确的关联词出现,即“跑一个就跑一个吧。”作为发端句,与后续小句之间有明显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应该是条件关系。“要杀就杀我吧!要烧就烧我吧与后续小句“放了老太太。”明显能用关联词“只要”连接,也应该是条件关系。

154、因果关系

155、由于“X就X吧”多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件或某种状态的认可态度,说话然在表达自己看法时,往往会解释其中的原委,或者对事件做背景分析。基于此,在表示事理上的顺承关系时,往往与后续小句或者前文信息形成因果的逻辑关系。比如:

156、说:“人死就死了吧,革命总是有牺牲的嘛。”这样才得以维持原状。(尹平 《“花开花落”万馥香》作家文摘)

157、车站领导讲:“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少一张就少一张吧。”(张晋生;宋杰 《孪生中校》作家文摘)

158、王强想到厂长书记总到外边大吃二喝,就有气,工人偷点就偷点吧。就把那工人放了。(谈歌《城市警察(2)》作家文摘。)

159、据林枫的弟弟林福祥透露,吴韩曾经说过“你要告就去告吧,告我重婚顶多判3年,那样我倒彻底解脱了。”(陈芳;陈强 《父亲面对双重审判》作家文摘)

160、“我不就是您的奴隶,您的狗吗?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把我拿去吧,我是属于您的。”(翻译作品 《茶花女》)

161、从大量语料中,我们发现,“X就X吧”更倾向于表现为因果关系。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革命总是要有牺牲的,所以死了就死了吧;”也可以是推理因果关系,比如:“既然一张3元钱的票,算不了啥,那么少一张就少一张吧。”“既然书记总到外面大吃大喝,那么工人偷点儿就偷点儿吧;既然你要告就去告吧,告我顶多判个重婚罪,那样我就彻底解脱了。”

162、假设关系

163、地上的舞者已经跃起,凄声而呼:“你要死,你就去死吧。”(古龙 《英雄无泪》)

164、你为什么放我走?我是大专毕业,难道不是人才?”领导说:“想留就留下吧。展览馆少你一个也富不起来。”(方方 《白雾》)

165、他们的旧观念难以转变,结婚就结婚吧,今后要有不幸,再想办法解决。他终于向父母屈服了。(汪幸福 《堂兄林育南的曲折婚恋》作家文摘)

166、“你要死”与“你就去死吧。”明显可以用表假设关系的“如果”连接,呈现出假设关系。“如果想留就留下吧,展览馆少你一个也富不起来。”“结婚就结婚吧,假如今后要有不幸,再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是其他逻辑关系,比如转折关系,如:

167、“平常还好,光腚就光腚吧。可一到刮西北风下暴烟雪的十冬腊月天,就是过关啦。”(周立波 《暴风骤雨》)

168、也可以是让步关系,如:

169、“纵然是错打了他,错就错了吧;谁叫他不去当军阀而作校长呢!军阀作错了事也是对。”(老舍《赵子曰》)

170、也有表示递进关系的用例,如:

171、童进他自己要检举就检举吧,他还煽风点火,鼓动别人也要检举。(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172、结语

173、从“X就X吧”的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可以表达期待正值,也可以表达期待负值,但我们更倾向于期待负值的用法,表达只能对此事件做出让步接受,从而表达某种特定语用效果。此外,“X(就)X(吧)”格式在语言运用中对不同语境的选择性,表现出相应的主观意义,使其在叙述事实的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对叙述对象的某种情绪或态度,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衍生出相应的语用含义。

174、【参考文献】

175、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176、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03)。

177、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2013,(02)。

178、邵敬敏。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构式义的固化[J]。汉语学报,2012,(03)。

179、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6

180、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与小写字母读音相同的大写字母:

181、t q r n m l h d a b

18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带线字应读什么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184、玻璃纤维(qi1n xi1n) 粘稠(ni2n zh1n) 蜷缩(qu2n ju3n) 系鞋带(j@ x@)

185、汉字。(9分)

186、按要求填空。

187、“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还可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 “幽”字是____结构,共有____画。

188、辨别下面句子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画“√”。

189、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潮 嘲 朝)笑,(屹 意 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堪 勘)测线路。

190、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把正确的写在( )里。

191、必需如蜜峰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淌若钉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 )

192、词语。(12)

19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194、滥( )充数 无( )无尽 ( )经风霜 不计( )数 刻舟求( ) 斗志( )扬

195、南辕北( ) 盛气( )人 守株待( ) ( )千上万

196、用故事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说明数量、范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00、电影对观众正如书报对( )。农民对土地正如( )对机器。开幕对闭幕正如开始对( )。

201、轮船对大海正如( )对铁路。

202、解释带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03、时间快到了,我们简单吃一点东西就走吧。 ( )

204、这道数学题很简单,我一会就做出来了。 ( )

205、这件事你要认真去做,不要简单从事。 ( )

206、从下列词中,选择与句中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填入( )里。

207、听凭 随便 很 偏 假使 争论 比较 平定 收复

208、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209、鲁迅先生在仙台也颇( )受了这样的优待。

210、我现在不同你计较( ),等你气消了再说。

211、尽管花草会自己奋斗,我若( )置之不理,任( )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212、句子。(16分)

21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有三种解释,在正确的后面打“√”。

214、“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

215、a。 小草骄傲自满,看不起盆花。( )

216、b。 小草的生命力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而盆花却比不上它。()

217、c。 小草值得尊敬,盆花不屑一顾。( )

218、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219、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 )

220、b。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 )

221、c。桑娜担心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会有丧命的危险。( )

222、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陈述句,然后再分别把它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223、海 风 东倒西歪 梧桐树 刮 得

224、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指出下面一段话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依次写在括号里。

228、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宛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腾着,一层赶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2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写作顺序,重新安排,在括号里标出数码。

231、( )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232、( ) 列作文提纲。

233、(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34、( )初稿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235、( )努力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236、认真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并改正在横线上。

237、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240、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241、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242、阅读。(24分)

243、在下列课题中,标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44、例:《金色的鱼钩》

245、《林海》 《种子的力》 《养花》

246、《粜米》 《一夜的工作》 《鲁班学艺》

247、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概括出下列人物的主要特点。

248、邱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闰 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桑 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认真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252、我爱绿叶

253、1 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诗人赞美过它的艳丽,有多少画家描绘过它的丰姿。

254、2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花朵没有绿叶衬托,能有这样美丽吗?又有哪一朵美丽的花朵能离开绿叶呢?

255、3 大自然的色彩是多么丰富:洁白的雪花,碧绿的湖水,金黄的麦浪。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平凡的绿叶。绿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保持空气的清新。绿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56、4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是伟大的。我爱绿叶,更爱具有绿叶精神的人。在四化建设中,有无数无名英雄,他们虽然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是一直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四化建设中,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一切,所以我爱绿叶,更爱绿叶似的四化建设中的无名英雄。

257、在短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

258、反义词:( )—( ) ( )—( )

259、用“”线把短文分成三段(在原文上画出)。

260、文章的第____自然段是过渡段。

261、用“____”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62、“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是表示________关系的,并用它写一句话:

263、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4、具有绿叶精神的人是怎样的人?

2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作文。(30分)

267、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7

268、每次婚礼,我们都能听到像“白头偕老”、“百年好合”这样的祝福,这是大家的心愿,是一对新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告诫人们做到这一点,是要共同付出艰辛和努力的。

269、有人这样诠释娶妻嫁汉:从丈夫的角度讲,你娶的妻子不是妻子的单个人,而是引进了她的家族文化,家族基因;从妻子的角度讲,你嫁的不是丈夫一个人,而是加入了一个团队,一个与你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社会和文化氛围。小孙和小蔡一个山西一个湖北,我很钦佩他们的勇气和胆略。但经营好一个家庭不仅要有勇气和胆略,也要有耐心和智慧。因为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真正伴随我们走完一生的将是平凡的琐碎和简单的重复,而文化和基因的差异就是在这拿不到桌面上的平凡和简单中表现的。

270、因而,我送两位年轻的朋友四句话:

271、第一句:要记住对方的好处;

272、第二句:要欣赏对方的长处;

273、第三句:要包容对方的短处;

274、第四句:要理解对方的难处。

275、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8

276、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达得简洁明快,常常要用到一些词语(以代词、名词为主)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在文本阅读中,对指代内容的考查即“内容指代”题也很常见。此类题目常见的设题语言如下:①“这(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②第×段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③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段中的“××”是指什么?④第×段中的“它”具体指什么?……

27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语境,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78、解题点拨

279、代词指代的内容

280、答题格式及要求

281、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与这个词语相呼应的前文的某个短语或句子。答题格式有两种:①直接用文中原词或原句回答,只要截取原文中的短语、片段或整句即可。②对原文中的句子稍加改造,或提取关键词,或去头斩尾,或选一个分句,或择要概述等。

282、举例

283、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2013年甘肃兰州中考题)

284、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285、分析:“这样”指代的内容一般是指前文句子中的内容,回答时一定要读懂前文表述的意思,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这样”前面有两句话,一般情况下,它所指代的内容遵循临近原则,即指代“这样”前面的一句。但这里第一句是讲一种读书方法,即阅读中的“出”,第二句引用叔本华的主张对第一句作进一步阐释,实际上与第一句意思一样。所以,此题回答用一、 ○二句均可,但如用第二句回答的话,要将“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等字删去。

286、答案: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287、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一数字”,具体指什么?(2013年内蒙古包头中考题)

288、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53个,而今天则超过2900个。

289、分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这一数字”一定是照应上文表述数字的句子。此段首句写“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下文“从53个到超过2900个”,就是“迅速增加”的具体体现。回答时不能将“所找到的”遗漏,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因为“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还有未找到的。

290、答案:具体指科学家“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

291、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013年云南曲靖中考题)

292、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293、分析:此题要求读懂前文的叙事。小姑娘指着广告画上的自己向我邀宠;南怀瑾在列车上看见一位年轻人痴迷地阅读一本南怀瑾写的书,但南怀瑾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读懂了前面的叙事,此段的议论就容易理解了。

294、答案:(1)“这一刻”是指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2)“这一刻”是指南怀瑾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

295、应答提示

296、回答此类题目,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关系,最终根据语境确定代词指代的内容。文中代词所指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

297、代词指代的内容,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少数在代词的后面;有些在代词附近,有的则离得较远;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回答。当指代的内容是整段话时,有时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概括表述。当代词后面出现冒号的时候,代词指代的内容往往在代词后面。

298、找到指代内容后,多数可用代入还原法进行检验,就是用所确定的代词指代的内容去替换代词,读一读,看看语意是否合理,表达是否通畅,以此断定指代内容是否恰切。

299、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

300、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包含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是这个词语(短语)与前文或后文的某一句子或短语相呼应,或所说的意思一致,答题时只要把这个名词(或短语)所指的内容找出来即可;二是在具体有形的事物背后,隐含着抽象无形的深层次的意思,答题时要注意说出该词语(短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301、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题)

302、“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303、分析:所谓“灵感”,就是指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或想法。这里显然是指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联系下文内容,不难发现,这里的“灵感”就是本段中秦老师想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答题时,要将“你给我”“怎么样”等词语删去,因为这些词语只能出现在两个人的对话中。

304、答案:在总成绩上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时一还十。

305、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013年四川雅安中考题)

306、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307、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308、分析:在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除了表层的意思外,还应该有深层次的挖掘。表层的意思一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物,文章中交代得比较直接;而深层次的意思往往与作品的主旨有关,建立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时要选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09、答案: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

310、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

311、解答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所指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在语境中去分析,先通读原文,充分理解把握文意,然后在名词(或短语)附近寻找所指代的内容。如果找不到,就在较远的地方找。找到后用代入还原法进行检验。

312、一般情况下,答案也应该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此外,有些词语在语境中有双重或三重含义,一重含义往往比较简单,就是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可直接从文本中寻找;二重或三重含义则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一般与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主旨有关。还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本义和比喻义之分,在阅读中也要加以关注。

313、类似表述

314、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2013年浙江台州中考题)

315、分析:可以采用下定义的方式,对原文内容作必要的概括,提炼出最本质的属性。可结合《“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的第一段相关句子(第一、 ○二句)的内容来给“电脑视疲劳综合征”下定义。

316、答案:电脑视疲劳综合征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引发的(视力及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

317、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013年河北中考题)

318、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319、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9

320、关键词:安陆方言 祈使句 句尾“他” “~” “莫”

321、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65-03

322、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居民日常所用的安陆方言中有其独特性,很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祈使句,H具代表性的是“把……他(句尾)”、语气词“~”等,它们使安陆方言更具特色。

323、我们通过收集安陆当地人口语料,并分类整理进行研究。在查阅众多资料中,有关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相关文献如下:《武汉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2006)、《安陆方言语法研究》(2010)等。

324、以上文献对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的研究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仅仅只是简单地介绍某一个方面。本文拟运用普-方对照的方法,深入分析安陆方言中几种有标记的祈使句的形式与意义,以期对安陆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有必要对安陆方言中几种有标记的祈使句进行详细描述。

325、“把……他(句尾)”标记的祈使句

326、王力先生在 《中国现代语法》 (1985)等著作中指出“把”字句的“处置义”。他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所谓“处置”就是指把人怎样安排,怎样支持,怎样对付;或把事物怎样处理,或把事物怎样进行。而安陆方言中的“把”字祈使句是表示有一定的请求或命令的意思。具体分为两类,它与普通话中的祈使句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这两类又存在不同的语用意义和结构形式,各有其表达意义和适用语境。

327、“把……他(句尾)”祈使句

328、“把……他(句尾)”祈使句的基本结构是“把+对象+V+了+他”,而这里的“对象”是指“把”所处置的对象,可以是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这里的“他”是重复指代前面“把”的处置对象,是一个已经被虚化的后置语成分。 例如:

329、你把菜洗了他。

330、去把地扫了他。

331、这类格式的祈使句是表示说话人很明确地向受使人提出请求,让受使人做某事。在安陆方言里,虽然此类“把”字祈使句表达的大多数是未完成的事,但从格式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了”和“他”字,这不是矛盾,而是必须存在的。否则,整个句子就会很别扭。

332、把鸡杀了他。

333、把鸡杀了。

334、把鸡杀了他~。

335、例(3)表示的安陆方言意思是鸡还没有被杀,但例(4)表示的安陆方言意思是鸡已经被杀了,所以可以看出,如果句子中没有“他”字,一般情况下该句子是陈述句,向人们陈述的是一个事实。而如果我们把例(4)改成:“去,把鸡杀了!”(此时鸡还未杀)则这个句子很巧妙地就转换成了祈使句,这时候就是表示一种命令,并且语气十分坚定,这类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例如:

336、把你的东西带回去!

337、把门关紧。

338、请把菜全部撤下去。

339、显然,以上这些例句中,都是带有强硬的语气,在命令某人做某事。而这里的“把”字祈使句都表示了“处置义”,即“把”的对象受到影响或发生变化如例(8)。普通话中的祈使句多是采用“把+对象+V”的格式。而安陆方言中带有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很少用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对于安陆方言来说“把……他(句尾)”祈使句里的“他”在安陆方言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如李崇兴、胡颖(2006)所说的,“他”在句中只是起句法作用,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表示将然的语法标志。对于这类祈使句不是只摆动词就可行,而是要在动词的前后摆放一定的成分才能使句子完整。从韵律来看,在“把” 字句中的动词前后摆放相应的语法成分,可以避免韵律不和谐的问题,用安陆方言说起来也朗朗上口。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动词后面加助词。冯胜利(1996)认为,安陆方言的“把”字祈使句可以在句末加语气助词“~”,因为它既有请求的语气,又有催促的语气,如例(5)。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话的情景中,对话双方都有很明确的处置对象时,安陆人通常会省略“把+对象”,构成“V+了+他”的格式。而此时,“他”仍是重复指代前面“把”的处置对象。例如:

340、饭盛在诺儿得,吃了他。(饭盛在那儿在,把它吃了吧。)

341、菜买了的,择了他。(菜买好了,把它择一下。)

342、安陆方言里,“把+对象+V+了+他”祈使句比“V+了+他”要常见,因为后者是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如例(9),如果省略前面的解释部分,光说“吃了他”,那可想而知,受使人是很难知道吃的对象是什么。所以相比来说,“把+对象+V+了+他”更简洁明了。但并不是只有安陆方言中存在这种格式,武汉话中也存在,二者有相似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李崇兴、胡颖(2006)指出,武汉话中,“把+对象+V+了+他”“V+他”和“V+了+他”是基本上相同的。例如:

343、你把身上的毛衣脱他!

344、甲:晚上的菜又没有吃完。么办(怎么办)啊?

345、乙:泼他,不泼会馊的。

346、甲:饭好多呀,我吃不完了。

347、乙:不行!吃了他!

348、根据以上例句可以很明显发现武汉话与安陆方言里的“把+对象+V+了+他”“V+了+他”祈使句中必须存在的“了”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是否一定需要出现在句中。但二者所含的“他”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是相同的。除此之外,通过发现总结,这类格式中的动词后还可以带补语,而安陆方言中通常会用动词或形容词来作补语成分,例如:“光、完、死。。。”,构成“把+对象+V+补语+了+他”祈使句。例如:

349、把汤喝完了他。

350、把鸡杀死了他。

351、把头发剃光了他。

352、把他灌醉了他。

353、“把。。。。。。下 ”祈使句

354、这里的“把。。。。。。下”祈使句基本结构是“把+对象+V+下”。“对象”是指“把”所处置的对象,可以是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动词后的“下”则表示短时间的。例如:

355、把狗子喂下。

356、把吖抱下。(把孩子抱一下。)

357、把礼物收下。

358、把风景拍。

359、这类格式里的“下”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一下”,在句中作补语,而它也是这类祈使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它,此类句子也是不完整的,如例(21),说上去会怪怪的,会让受使人不明白意思。同时,这里的“下”在句中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是一种委婉地表示请求的方法,使受使人去做某事,就相当于“请某人做某事”。

360、语气词“~”或“吧”标记的祈使句

361、上文在“把”字祈使句中也提到了“~”,它是作为助词,表达请求的语气和催促的语气存在。而这里也单独谈谈它存在的意义和格式。“~”字祈使句的相应格式主要是指句子中带有语气词“~”或“吧”等字所构成的祈使句,并不是所有的都相同,它们在表达的意义上却有一定的区别。为了更好地凸显安陆方言中这两类祈使句,也与其他方言作了简单比较。

362、“~”字祈使句

363、在句中往往表示请求、责备、催促、劝告等语气,并且含有说话人一定的不满、烦躁、讨厌等情绪在里面

364、例如:

365、你快说~,有母事唉?(你快说,有什么事啊?)

366、快走~!车要来了。

367、莫打他~! 有么事不能好生儿说啊!(不要打他,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吗?)

368、我说你,你奏听倒~!(我说你,你就好好听着!)

369、球打完了再走~! 慌么事G(打完球再走啊,慌什么啊!)

370、你要就拿去~。

371、如例(22〖BF〗)(23)两句表示的是催促的语气;例(24)句子表示的是责备的语气;例(25)句子表示是说话人又劝告受使人如何做某事。例(26)句子表示的却是说话人请求受使人做某事。例(27) 在安陆方言中表示说话人不是很情愿受使人做某事。而正是这一点,与武汉话又有很大的区别。例(27)这句在武汉话中暗含“当然”的情态,表达了说话人不拘小节、大度、慷慨、直爽的性格特征。所以即使是同类型,但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地区,说话人的语气和所表达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各地本身的方言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说话人的态度。

372、麻利(快点)些,过来吃饭~!(兰州)

373、快马点过来吃~!(安陆)

374、“~”在安陆和兰州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二者有所不同。兰州方言中的表示催促语气的“~”用于祈使句句末,起缓和语气的作用。根据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同样的句意,但所表现出来的语气截然不同:安陆方言有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兰州方言相比要温和许多。这就是二者存在的明显差异。

375、“~”字祈使句还能表示警告、威胁的语气

376、你再瞎买试下~!

377、你再犟嘴交下~! (你再还嘴试一试!)

378、你再赖床试下~!

379、如例(30)(31)(32)这些祈使句都是表达警告或者威胁受使人不让他们再做某事,换句话说就是“你如果还敢 ,我就对你不客气”,所以,说话人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受使人不再做某件事。这样的安陆方言的祈使句基本都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受使人继续做某件事,说话人就不会再忍,忍耐是有限度的,并且会采取一种更加严厉的手段来制止。

380、“吧”字祈使句

381、主要是表示建议或劝告的语气。例如:

382、我们一路儿吧。(我们一起吧。)

383、点了,快走吧。

384、到你喏儿去吧。(到你那儿去吧。)

385、我们哈走吧,她的吖在睡瞌睡。(我们都走吧,她的孩子在睡觉。)

386、以上举例的祈使句都是带有建议或劝告等语气的。而“吧”作为语气词,它所表达的语气意义是一种不确定的意思。这种“不确定”主要表现的是说话人的心理对这件事存在双面性,不能很肯定地表_,因为说话人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左右别人的行为,所以当需要表达看法时会带有语气“吧”,从而使别人来认同自己的想法。因而用语气词“吧” 表明不确定的态度,但又侧面体现出劝说别人或者说是另一种尊重别人的想法的表达方式。这种语气能使受使人很好地接受,从而达到最初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387、“~”字祈使句和“吧”字祈使句都是含语气词所构成的,因为语气词对祈使句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语意,祈使句也是一样的。例如:

388、坐倒!

389、坐倒~!

390、坐倒吧!

391、如例(37)该句子是不带任何语气词的祈使句,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命令语气。例(38)句是带有语气词“~”的,可以看出这句话相对于例(37)来说语气要缓和很多,是一种请求的语气但还含有不满的情绪在里面。同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说话人请求受使人坐下,而不是站着或躺着。例(39)则带语气词“吧”,相比前两句来说这是语气最平和的一句。表现出说话人用极好的态度建议受使人坐下。这三句很好地显示了没有语气词和有语气词的祈使句的不同,同时也呈现出有语气词的祈使句但语气词不同所表达的不同祈使意义。

392、否定词“莫”或“不”标记的祈使句

393、这类祈使句主要表示的是一种禁止或劝阻语气,即禁止或警告受使人不要做某事或停止某种活动,结束某种状态。

394、“莫”字祈使句

395、“莫”就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别”,用于阻止某行为或结束某状态,禁止或警告受使人做某事。

396、“莫+V”

397、这类格式中的“V”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例如:

398、莫吃烟! ( 别抽烟!)

399、莫说话!

400、哈莫说他,尽他自嘎想哈。(都别说他,让他自己想下)

401、莫把饭蒸糊了!

402、“莫+adj”

403、这类格式里的“adj”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其中“adj”可以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例如“粗心”“自私”等,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ABAC式。在“莫”后面加这类形容词,是否定它们,表示警告的意思。例如:

404、考试莫粗心哈

405、都是玩的好的,出去玩莫自私。(都是好朋友,出去玩别自私。)

406、莫慌里慌张的,放稳重点。

407、莫里嗦的,跟个婆婆样。

408、“莫”字也不是安陆方言有的,而是和很多地区一样使用很频繁。渐渐地,就成为了当地民众所常用的形式。例如安徽省安c人的口语交流中“莫”字甚至比“不”字使用得更加频繁。但是各个地区的表达方式和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例如:

409、莫别理。(安庆)

410、莫客气。(安陆)

411、上述例句都表示的是不客气之意,但是可以发现二者的表达方式不同,这是当地的方言等其他因素决定的。所以每个地区的语言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意义。

412、“不”字祈使句

413、“不”字祈使句是带否定词“不”的祈使句,表示禁止受使人做某事或劝说受使人不做某事。但是这类祈使句在什么情况下表示禁止,什么情况下表示劝告,主要是跟祈使句的主语有关。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祈使句表示劝告,即劝告受使人不做某事,但实际上是委婉地阻止。如果主语是第二人称,则祈使句表示告诫、禁止。例如:

414、你不准跟别个说屋滴的事。

415、我们哈不哧他,看他怎么搞。(我们都不理他,看他怎么办。)

416、我们不喊他,尽他去睡。

417、例(50)的主语是第二人称,这是警告受使人不要做某事,语气比较强硬,有种不能反对的意思。例(51)(52)的主语是第一人称复数,这包含了说话人自己的否定,也包含了说话人在委婉地劝告别人不要进行某个行为。

418、本文紧扣安陆方言中的祈使句研究这一主题,对以句尾“他”、语气词“~”、否定词“莫”等为标记的几类常用的祈使句进行有层次的叙述。通过整合它们每个常用格式和意义,尝试性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探讨其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探究安陆方言的祈使句内涵。

419、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20、李崇兴,胡颖。武汉方言中由“V+他”形成的祈使句[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421、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结构及其对句法构造的制约[J]。语言研究,1996(1)。

422、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23、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424、张小峰。关联理论视角下语气词“吧”在祈使句中的话语功能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

425、走心的句子简短一句话篇10

426、用途

427、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428、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429、“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430、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

431、“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432、特点

433、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抓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434、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容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435、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436、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437、注意事项

438、1。要看听众。讲稿的效果好不好,不是撰稿人个人或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评定的,而是要由广大的听众来打分,因此讲稿首先要考虑听讲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同时,事先要尽可能估计到,可能有人产生什么样的怀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不同的议论,以便能够及时予以回答。这就要求演讲者把想和讲有机地统一起来。

439、2。要讲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听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440、3。态度明朗、观点正确。讲话人,对所讲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对于有些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看问题要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曲从附和,不任意上纲。

441、4。主题要单一。一次会议总有一个主题,讲话者也往往不止一个。所以讲话,首先要围绕会议主题讲,不能离开会议主题,信口开河。

442、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因此,要尽量把话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索。话讲长了,不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厌烦,不得人心。因为人持久或过度地听讲,会因听觉器官的疲劳而造成全身不舒服,必然精力分散。俗话说“话多如水”。因此,讲话要克服一种坏习惯,即一讲就长篇大论,胡拉乱扯,重复罗嗦,没完没了。

443、要合乎口语

444、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绝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洁屈聱牙的句子。具体来说,写讲话稿要从下列几方面做到口语化:

445、1。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注意力。

446、2。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备定”可写成“准备好了”等等。

447、3。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

448、4。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72句【220个】
    下一篇:两姐妹感情好的句子 【224个】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