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囊萤夜读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0日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篇1

  文人墨客也不会忘记对它的称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萤火虫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李商隐《隋宫》中,也有“于今腐草无萤光,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我国古书《古今秘苑》中有这样的记载:“取羊膀胱吹胀晒干,入萤百余枚,系于罾足网底,群鱼不拘大小,各奔其光,聚而不动,捕之必多”。

  传说隋炀帝游山时,用斛(古代量粮食的工具)装集萤火虫。到了夜晚,在酒甜兴浓时,开笼放萤,霎时光照山谷,似万盏灯火,经久不熄,用以取乐。

  萤火虫为人利用在国外也有记载。非洲有种萤火虫,个体大,发的光也亮,当地人捉来装入小笼,再把小笼固定在脚上,走夜路时可以照明。古代墨西哥海湾海盗很多,航海人不敢点灯,就用萤火虫代替。英国人用玻璃瓶装上许多萤火虫沉到海里引诱鱼来,可以捕到很多鱼。西班牙的妇女用薄纱包住萤火戴在头上,闪闪发光。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篇2

  ――谜语

  屈指一算,我二十余年没见过萤火虫了。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捉了它,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一会儿神,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

  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无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界唯一的光华,唯一能和星星呼应的,就是它了。

  “我徂(cu、往)东山,(tao,久)不归……町(ting tuan,町:田舍旁空地,禽兽践踏的地方)鹿场,熠宵行(宵行:萤火虫)。”这是《诗经,豳(b-n)风・东山》里的景象。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之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萤虽是虫,但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蚜、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于形容别的光。

  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农历七月,流萤最盛。清嘉庆年间的四川《三台县志》这样描述:“是月也,金风至,白露降,萤火见,寒蝉鸣,枣梨熟,禾尽登场。”巧得很,俗称“七月半,鬼乱窜”的送衣节(又称中元节、盂兰会、鬼节)正值七月十五。据民俗学家推测,鬼节位于此,大概和田野里流萤闪烁易让人联想起鬼魂有关。

  这联想真的很美。相传七月初一,阴曹地府开鬼门关,鬼魂们可到人间散散心,也就是休探亲假。而人间七月,瓜果稻粟皆已人仓,酷暑亦过,也该置衣御寒了,从物资到节气,正是孝敬先人的好时候。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成年后,尤其是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这般影影绰绰的流萤,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务实,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秋夕》,我以为是写萤诗文中最好的。

  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见到日全食的概率。

  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光在闪烁,比树高,比云低……

  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得很远很远,只剩一个模模糊糊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

  每见到它们,我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

  我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手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篇3

  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参差地铺在地上,微风吹过,树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看,萤火虫!”儿子突然兴奋地大叫。我循着儿子的目光望去,果然,远处,一只萤火虫飞过花圃,绕过树丛,在夜空中一眨一闪。儿子那闪亮的眸子牢牢地盯着那飞来飞去的一闪一闪的小精灵,“爸爸,去把它捉来玩好吗?”可萤火虫再一闪就不见了,“唉!”儿子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记忆中没有捉住萤火虫装进玻璃瓶给儿子玩的情景,萤火虫委实太少了,太难见到了。真的,萤火虫哪里去了呢?

  在我的童年,每到夏夜,密密的,流线般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该有多少啊!儿时,我所居住的小村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一到夏天,每当晚霞隐去,夜幕低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拎着矮凳,手执大蒲扇,聚集到大槐树下消暑。此时,萤火虫们也纷纷从草丛里、芦荡里钻出来和人们做伴。在河面上,在旷野上,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挑着美妙的小灯笼,翩跹起舞,忽高忽低,忽疾忽徐,追逐嬉闹,恰似浩繁星光,又如渔火点点。我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捉迷藏,萤火虫既多也不怕人,时时碰上我们的脸,撞入我们的怀中。过了一会儿,村中最有威望的李爷爷也来了。我们顾不上捉迷藏了,都聚拢过来听他讲故事。而有萤火虫的夜晚所听到的故事、传说,也特别神秘、精彩,好像萤火虫给那些故事、那些传说镀上了飘忽的圣光。夜深了,我们从李爷爷营造的仙境中回过神来,用大蒲扇往萤火虫多处轻轻一扇,这些小家伙弱不禁风,马上掉到了地上。我们轻轻地捡起几只萤火虫装进透明的玻璃瓶中带回家,有萤火虫伴我悠然入梦,闷热的夜仿佛清凉许多。那绿莹莹的光闪在枕边、闪进梦境。

  古人对萤火虫有多种雅称,如流萤、夜光、景天、熠熠、耀夜等,由于看到萤火虫经常在腐草堆上飞,古人就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幻化而来,因此就有腐草为萤的成语。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么美妙的幻想!

  但,这些年来,我却极少见到那使人无限怀念的小精灵――萤火虫了。只能在古诗里,读到许多有关夜色萤火的美丽文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还有古人刻苦勤学,“囊萤夜读”的事迹。这奇异的昆虫,眨着幽幽碧光,诗意十足,给人以灵感和遐思,赋予人类生活何等丰盈的诗情画意哟!

  可如今,萤火虫哪里去了呢?由于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有些自然景观正在我们身边消失,就像有些美丽的童话、古老的传说和质朴的民谣无情地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一样,让我们徒生许多无可奈何的感伤。

  (选自2013年7月23日《中国文化报》,有删节)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篇4

  许多人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过这样的场景:夏夜,学校操场边、家门口的小河边的草丛中,总会有一种一闪一闪发着亮光的昆虫在飞。拿一个自制的棉纱小网兜,可以抓到这些尾部发光的小生物,放进透明的玻璃罐里,蒙上透气的纱布,拿回家放在自己的房间里,关掉灯,再把它们放出来,看小精灵在黝黑的房间里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天空中的小星星。这种昆虫,就是萤火虫。

  萤火虫是什么?是落入凡尘的精灵,是70、80后(或者应该说85前)的集体童年回忆。在今天,当你走到城市远郊的溪边草丛里,也未必能看得到这种生物的影子。

  Q:说到萤火虫,大概许多人会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叫做“囊萤夜读”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A:我们曾经通过分析及实验重现,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囊萤夜读”。首先,车胤在白天是无法抓到萤火虫的。萤火虫属于鞘翅目昆虫,是一类夜行性的甲虫,它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发光。萤火虫成虫利用光信号求偶,而幼虫则利用发光警戒天敌。白天是很难发现它们的,当夜幕慢慢降临时,第一只雄性成虫通过发达的复眼感受到了周边光强的降低,率先发出了一个短促的闪光脉冲,这是整个求偶仪式的正式开始。雌萤则在草丛中或叶面上闪烁着萤光,回应雄萤的求爱。

  其次,关于“囊萤夜读”的可行性问题。我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150毫升透明的玻璃烧瓶中,分别放入25、50及100头条背萤的成虫,将一张打印有12号宋体文字的A4打印纸放在距离烧瓶3厘米处,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光辨认文字。只有在100头的“萤光灯”下,能较清楚地看清字迹,但仍非常费劲, 5分钟后眼睛感到非常疲惫,头疼。原因在于发光较亮的萤火虫大多隶属于熠萤属,这类萤火虫体型较小但具有较大的发光器,具有非常精确的种间特异性的闪光脉冲,造成了“萤光灯”发光的不稳定性。在不稳定的光线下,人的瞳孔不断地进行调整,眼睛很快就会疲惫,大脑便会命令眼睛休息进行自我保护。上述实验表明,“囊萤夜读”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囊萤夜读的效果非常不好。

  Q:怎么会要研究这么冷门的物种?

  A:2000年之前我也没想到会一辈子研究和保护萤火虫。小时候我没见过萤火虫,2000年来武汉读研究生的时候,在一个雨后夏夜,我在草丛中发现了许多亮点,出于好奇伸手去掏,结果掏出一条5厘米发光的大虫子,吓我了一大跳,扔得好远。后来不甘心,又用镊子把它夹到培养皿中进行观察。导师说可能是萤火虫的幼虫。我觉得很神奇,便起了研究的心,后来干脆以萤火虫为实验材料,进行硕士和博士的研究。博士毕业后,留校继续从事萤火虫的研究和保护至今。

  最难忘的是,2007年到四川峨眉山寻萤,走了很长的路,一只萤火虫也没有,筋疲力尽,很想放弃。但当我走过一个弯道的时候,突然眼前有500多米的光带,上千只萤火虫栖息在山壁垂下的藤蔓上快速发光,一秒闪光8次。我彻底被震撼了,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萤火虫,当时激动得张大嘴巴,说不出话。后来我把这种中国独有的萤火虫命名为穹宇萤,意思是发光像苍穹宇宙一样壮美。可是在2008年同样的时间再去的时候,却一只都不见了,消失了。干旱及无数来往的运矿的大货车刺眼的大灯都让这片美景迅速消失。这让我异常痛心,像自己的孩子们丢失了。于是才立志要保护它们,这段经历,促使我成立萤火虫保护组织,保护萤火虫的一个直接原因。

  Q:你建立了大耒山萤火虫保育区,这个保护区是怎么建立和保护的?

  A:近些年,淘宝上的萤火虫买卖非常猖獗,我无可奈何。但人们迫切想重新见到萤火虫的需求促使了无良的商家去捕捉野外的萤火虫进行销售。为了对抗这种活体萤火虫买卖,2014年,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开展了“里山寻萤记”,在武汉周边开辟了10条自然赏萤路线,带领了4000多人在不打扰萤火虫的前提下,去山里寻找和观赏美丽的萤火虫,同时普及萤火虫保护知识和理念。随队的一个记者就发了一个稿子,配了张我拍的壮美萤火虫的图片,在湖北省引起了轰动。咸宁市旅游局相关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在咸宁开展萤火虫的项目,于是我就开始在大耒山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建立保护区。从去年至今,我们一直在调查大耒山20平方公里内的萤火虫种类、分布和数量。同时流转了有水栖萤火虫的稻田,雇佣农民以保护萤火虫的方式进行耕种,以生态赏萤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让村民也变成了萤火虫生态讲解员和护萤员。我们清理了大耒山中8公里的小溪和河道,把积累了10年的垃圾都清理出来,并配置了大型垃圾桶,雇佣了村民为保洁员清理垃圾。现在小河清澈了好多,鱼虾和鸭子都多了起来,萤火虫也多了起来。为了保护萤火虫,前来赏萤的人们,车一律停在外面,步行进入。里面禁止架设路灯,近期正在用红色荧光涂料涂在鹅卵石上,并铺设在路两边,给回家的村民和前来赏萤的人们指路。我们还在大耒山里面建立了一个萤火虫人工繁育基地,每年可以繁育当地的萤火虫物种5~10万只,用于萤火虫种群的恢复。保护萤火虫的事情很多,我们正在努力,村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

囊萤夜读的故事范例篇5

  1.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

  戳穿( )玄奘( )

  wèi( )蓝 万qǐng( )

  dào( )映 海市shèn( )楼

  2.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_________在地面上。

  ②蔚蓝的天空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万顷的湖面了。

  ③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_______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A。①倒映 ②倒栽 ③倒影

  B。①倒栽 ②倒影 ③倒映

  C。①倒挂 ②倒映 ③倒影

  D。①倒栽 ②倒映 ③倒映

  3.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

  B。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C。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D。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②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二、能力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幕中的“小流星”

  寂静的夏夜,当人们在微风中纳凉时,常会发现一盏盏绿色的小灯笼,在河边或田野徐徐流动,恰似在空中熠熠生辉的流星,这就是萤火虫。

  萤火虫流动的闪光在夏夜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诗意,古人也对它产生了一些奇特的理解。有人认为萤火虫是腐烂的水草变的,“腐草为萤”的说法在古书上时有所见。也有人认为萤火虫是死人尸体的骨髓变的,这其实是把磷火和萤火虫混为一谈了。

  古今中外有关萤火虫的故事不计其数,外国的如17世纪西班牙军队曾用一种热带巨萤伪装成夜战部队欺骗了敌军,而墨西哥的青年妇女常用小纸袋将萤火虫装进去系在头发和衣服上当作装饰品。

  最神奇的莫过于我国的有关萤火虫的故事,《志怪》上载,晋代的丁祚晚上渡江,上岸后天昏有雾,忽见道旁有个人倒立着,双手据地,两眼血流如注,地上积了两滩鲜血。丁祚大喝一声,那人灭而不见,地上的鲜血瞬间变为万千萤火虫,四散飞去。《后汉书》上记载,汉少帝刘辩和弟弟陈留王被叛乱的太监劫持,两人深夜逃出叛军营帐,在野外昏黑不识路径,急得相对而哭。忽然,有一大群萤火虫飞来引路,把他俩带到远离叛军的地方,才脱险回宫。

  以上这些都不过是无稽的传说,而在社会生活中最有名的大概要属《晋书・车胤传》上记载的车胤囊萤的故事了。车胤,字武子,喜好读书,博学多艺。因家里贫穷没有灯油,他就捉来几十只萤火虫放入白绢做的袋子里,借萤火虫发的光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车胤由此也成了人们学习的典范。

  有人借萤光读书,也有人借萤光游乐。隋炀帝夜出游山,常下旨征集萤火虫,装进大笼里带到山上。等到酒酣兴浓时,就下令开笼放萤,一霎时光照满谷,就像银河里的星星降下凡尘一样。可惜的是,隋炀帝的这种游兴没有维持几年,隋朝就被了。

  萤火虫还大量地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或描摹物性特点,或抒情言志,或渲染气氛。“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萤火虫有“火”又着人不热,碰上草又不会生烟;虽有光亮,亮度却很小,来到灯前就变得暗淡无光;翻飞雨中却不会被扑灭,反而更亮。在诗人笔下,萤火虫的物性被描摹得十分真切有趣。“腾空类星陨,拂树若花生”“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等也都是对萤火虫物性的描写。“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诗人写萤火虫光小翅轻,不为人注目,但是萤火虫并不甘心默默无闻,希望有人知道它。“独自暗中明”从心理视角表现了萤火虫的内在精神,顽强地显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等则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而且还表达了诗中女子的寂寞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流萤来消遣孤独的岁月。

  萤火虫之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发出的奇妙闪光。这闪光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萤火虫的腹部末端有许多发光器,里面有15000多个发光细胞,由两种发光物质萤光素和萤光酶构成。萤火虫体内的发光物质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通过科学研究,萤火虫的闪光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科学家们已经从萤火虫的发光细胞中提取出萤光素和萤光酶,人工合成了冷光,可在含有易爆瓦斯的矿井中做照明灯,在弹药库中做提示灯,还可用作水下作业的发光灯,清除水雷的照明灯。

  萤火虫体内的化学物质有着宝贵的科学价值,遗憾的是,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炎热的仲夏之夜,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夜幕中的“小流星”熠熠生辉了。

  (选自“中国日照网”)

  1.用一句话概括第八段的中心意思。

  2.文章介绍古今中外有关萤火虫的故事有何作用?

  3.文章引用“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4.“原来在萤火虫的腹部末端有许多发光器,里面有15000多个发光细胞,由两种发光物质萤光素和萤光酶构成。”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文精练与能力拓展》

  一、1.chuō;zàng;蔚;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工作目标
    下一篇:宁聚计划1500字,宁计划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