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昵称

古人的字与号——字以表德、号以明志〖如何取网名〗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3日

如何取网名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3、古人之名为长辈所取,长大成人之后,再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需另行取字。

4、《礼记-冠义》载:“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所言之意便是:取字之后才是正式成人。也正因如此,儒家将冠礼看作是“礼之始”。

5、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特权,后来扩展到知识阶层,直至明清时期,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人人有字。

6、《礼记。曲礼》上说:“男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黛玉回其名。但宝玉问“表字如何”时,林黛玉回无字,此时黛玉年龄未及十五,尚未婚配,因此没有自己的字。

7、女性取字之中,较有名的有宋末元初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字仲姬;明末清初女诗人方维仪字仲贤;清女作家汪端字允庄等等。

8、《仪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故字又称“表字”。由此可知字是名的涵义的阐发与延伸。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且有规律可寻,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9、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

10、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11、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

12、常见的还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13、如何称呼名和字

14、《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有言:“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之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此外还有“褒则书字,贬则书名。”可见直呼其名在古代是不礼貌、不友好的行为。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王、晚辈对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柳南随笔》有言:“古人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

15、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酒后失言,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严武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

16、号是一种固定的别称,取号无需受到家族、行辈间的限制,古人取号多是为了抒发或是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

17、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最早的别号。

18、南北朝时代起号开始风靡,至唐宋时期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磺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而至现代,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到今日更不必说,网名千奇百怪。

19、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取号与取名、字不同,不受字数限制,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十二个字,是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20、《周礼-春官-大祝》:“号,谓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21、以居住环境自号

22、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23、以旨趣抱负自号

24、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是为“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25、以各类机缘自号

26、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

27、以轶事特征为号

28、宋代贺铸因写出“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出“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诗,人称“张三影”。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皮一点又蛮可爱的网名〖皮一点又蛮可爱的网名〗
    下一篇:特别稀少超好看的符号网名〖特别稀少超好看的符号〗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