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句

桃花的精神给人的启示(214条)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2日

本文目录一览:

★、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范文

1、说教材:

2、教材分析:

3、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4、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

5、教学目标: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8、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9、教法、学法:

10、从预习入手

11、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一种成功教学经验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是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学生自学以后不懂的内容。”这正是建立在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基础之上的。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字词较简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不是难点。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标好小节号,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并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提前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课堂上我就以检查预习为主,无需在这些相关问题上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了。

12、抓重点品悟

1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特色。观其人,听其言。钱学森的两段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两段话,通过研读人物语言让学生感悟到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怀,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14、因此,在出示这两段话后,我重在引领学生通过思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诵读——感情朗读,读出钱学森此时的心声,读出他对祖国满腔的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还不能进入文本情境时,可层层铺垫,慢慢蓄势,比如在学习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时:“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我先让学生读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通过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想象当时中美生活、待遇、科研条件的差异,让学生对比感知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并通过教师的引读,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真切体会钱学森的那颗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

15、在教学另一句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的理解,我同样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如果你是那位留学生,你是否支持钱学森的决定,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旨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当然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还远没有我想象中的深刻。

16、在此基础上,反复的引导学生品读钱学森说的话,利用歌曲升华,人物的形象就凸现于眼前。

17、因为,今年我刚教六年级,一时角色难以转换,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的把握还有许多不足,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说课稿范文2

18、尊敬的各位评委:

19、你们好!我是来自广州体育学院代表对的参赛选手黄龙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篮球单元第2次课双手胸前传球;对象为水平四初二4年级的学生。

20、根据>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及水平四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有强烈的自尊心、好奇心以及较强的表现欲望,而推篮球对于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1、%的同学熟练掌握双手胸前传球技术要领。

22、通过原地和移动传接球练习使同学们对传接球有更深的认识。

23、通过分组练习、教学比赛等,培养同学们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的重点为:掌握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要领。

24、本课的难点为:正确用力顺序。

25、为了达到以上所述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26、课堂常规、教师带领同学进行热身操,充分拉伸为防止上课时的运动损伤,并使同学们的身心达到上课的最佳状态。

27、基本部分:分为4点

28、教师请一名值日生出来展示上节课所学的基本的。技术动作,并在该名同学的带领下,进行全班徒手练习,教师巡视并纠正同学们的动作。

29、进入这节课内容的学习,先进行原地传接球练习,两人一组对立,相距5米,传球速度由慢到快,重点掌握正确的手法。

30、进行移动传接球练习,两人一组相距5-6米。左右相距3-4米,一人原地传接球,一人左右移动传接球,交替练习。

31、组织同学分为4组,进行俯卧撑、单足跳接力比赛,发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并决出1.2名进行表扬。

32、教师带领同学进行放松操,充分放松同学们的紧张肌肉,达到放松身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小结本课的上课情况。

33、本课的上课平均心率为125分次,练习密度为45%报告评委,我的说课完毕,请指示。说课稿范文3

34、《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35、[说学生情况]

36、《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7、[说教学目标]

38、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39、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40、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42、[说教学重点、难点]

43、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习,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44、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45、[说教学过程]

46、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47、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48、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49、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50、火红 热闹 (花)

51、咧嘴 张望 (果)

52、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53、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54、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55、学习第二小节。

56、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57、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

58、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59、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60、学习第三小节。

6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6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6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64、学习第四小节。

65、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66、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67、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68、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69、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70、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71、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说课稿范文4

72、《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73、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74、说教学目标

75、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76、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7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78、教学重难点。

79、重点:学习课文3、 ○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80、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81、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82、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83、说教学过程

84、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85、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86、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87、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88、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89、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90、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后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91、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9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93、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94、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95、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96、作业设计

97、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课稿范文5

98、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学。

99、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100、我说课的题目是《口技》,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

101、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102、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会联自己实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103、课文内容: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104、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05、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106、知识与能力目标:

107、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108、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109、过程与方法:

110、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11、朗读 中读懂简易的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112、重点:字词的落实积累上

113、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114、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115、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16、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117、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118、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119、五:学情分析

120、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121、六:说教学理念

122、1。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123、2。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24、七: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有感性认识,。

125、八:教学过程:

126、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听,听到哪些声音,听出什么时间,听出什么故事。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艺术?进而导入新课(课题)

127、口技表演含义:(让学生说)口技艺人仅凭一张嘴,能逼真地模拟各种声响,能生动地描绘不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种传统技艺。这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如亲临现场的。

128、整体感知:

129、1。教师范读:同时是检查预习,把握读音。读的过程中故设“陷阱”读错音,让学生找出来加以纠正。

130、2。学生再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31、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善)

132、(2)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然,俄而

133、(3)有三个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134、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

135、1。一个优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备哪此些本领?(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136、(引导学生说出:会摹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平时要对声音仔细观察,揣摩,摹仿。

137、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声音,按顺序说出来。

138、狗叫,妇人声,小儿声,男人声,吃奶声,哭声,鼠夜出声、起火声,火烧声,救火声等等。

139、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来

140、(鼓励学生读原文:有的学生能找到正面描写,也有同学能找到观众反映句子,老师等学和找完后, 归纳出:此文一个重要写作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相合。

141、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 ○3、 ○4精彩片断)

142、方法: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到讲桌前蹲下,当同学读到有声音的时候,让他们模拟声音。然后大家评价。

143、注意:模拟声音的同学要及时,下面的同学是观众,要做好听众的表情动作表演。

144、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145、思考一下,( 我们岫岩的玉雕艺术,驴皮影艺术,高跷艺术,剪纸艺术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 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有哪些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厨师的厨技,手工制作者,市场卖肉手脚是怎样的麻利 ?生日蛋糕

146、又是怎样精心制作等,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说课稿范文6

147、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148、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149、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150、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5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15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5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54、教学重难点确定:

155、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56、学情分析:

157、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158、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159、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60、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161、教学策略:

16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163、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164、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65、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166、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67、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168、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169、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70、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171、教学程序设计:

172、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73、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74、零上5°c用 5 表示。

175、零下15°c 用 —15 表示。

176、°c 用 0 表示。

177、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

178、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79、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180、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8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18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18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 ○2、 ○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184、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185、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186、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187、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188、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89、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90、a、b、c、d、e、f、

191、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19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193、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194、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95、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196、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197、安排课本23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98、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199、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00、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201、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202、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203、课本23页练习1、 ○2。

204、课本23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205、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206、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

207、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08、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209、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210、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

211、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212、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213、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214、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15、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216、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217、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218、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219、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 ○2、 ○3

220、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221、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222、(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223、板书设计:(略)

224、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225、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说课稿范文7

226、目标:发展学生的翻滚能力

227、学习内容:学习各种翻滚的方法、翻滚接力

228、翻滚是一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活中一种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碰到危险时能及时、灵敏地进行翻滚则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本次课授课年级为五年级,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三的范畴,则本次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在原来已掌握的翻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翻滚能力的内容。

229、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课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230、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翻滚的作用和意义——保护自己;

231、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翻滚能力;

23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233、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本人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234、学习各种翻滚的方法;

235、翻滚接力;

236、重、难点。重点:翻滚时的低头、团身。难点:团身收腹、动作连贯。

237、口诀:两臂撑垫成蹲撑,两腿蹬地快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238、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这样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而不是抹杀,由于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对事物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说要想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好奇的教学情景。本次课我主要通过提问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通过自主练习、学生展示、老师指导纠正、翻滚接力跑等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

239、自主练习:上课时前提问学生:我们大家如果走路时不小心拌到石头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倒时怎么办?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台阶向下摔怎么办?如同学间开玩笑向后推你,刚好后脚跟拌到东西向后倒时如何处理?学生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根据这些回答汇总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翻滚。接着老师简要地介绍翻滚的种类,有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下面同学们根据原来学过的翻滚动作自由练习,自由组合,两人一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0、展示:小学生天生爱表现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他最大的荣誉,所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241、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现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而且并不在乎模仿的对错、好坏,追求的是一个“乐”字。

242、体验: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43、创造: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练习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来加深翻滚动作的技能。如学前滚翻教学时,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明理前滚翻技术的内在,并能通过完成翻滚动作,创造出新动作。

244、展示:通过学生的个体展示,使同学们直观的获取多种的‘翻滚方法,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为有利学生掌握翻滚动作。

245、应用:利用翻滚接力跑,加深翻滚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46、教学程序

247、热身部分。

248、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49、学习技能部分。

250、设疑: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辩析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51、尝试练习:在学生思考或找到解决的方法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

252、的主体作用,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学习,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体会和创新翻滚的动作。

253、学生展示:由于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过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舞台,充分展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4、老师展示: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练习。

255、翻滚接力:学生运用自己己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掌握动作技能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56、恢复身心部分。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本人安排了打太极拳这一内容,可很好的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257、最后简要小结本次课的教学过程,感谢同学们与老师完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到的技能。

258、场地器材:小垫子(0.5米×1米)20张;

259、大垫子(1米×2米)4张;

260、场地:一个篮球场。说课稿范文8

261、《守株待兔》是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262、考虑到大班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的科学认读的活动要求我将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方面:

263、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感情。

264、通过各种形式的玩字,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265、通过观察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知道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远、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

266、说活动环节:

267、第一环节:自由谈话,引出话题。

268、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以适当的提问回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对幼儿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269、第二环节: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270、留有悬念,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最后一部分情节隐藏起来,创设一个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再以追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

271、第三环节:观看结果:理解寓意

272、理解种田人“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273、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追问理解了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在树桩上;也知道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种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后他就异常高兴,他想以后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来说明了此时种田人的心情,而故事里面的乐滋滋、哈哈的笑声就体现出了他的情绪变化。

274、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275、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 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渐失望,到后来的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由于自己不再劳动自己的庄稼都死掉了,这时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绪都表露了出来。

276、揭示寓意

277、最后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体验了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并通过列举幼儿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发幼儿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278、第四环节:完整欣赏故事,一起进行讲述。

279、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再次对汉字守株待兔进行认识。

280、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们学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的成语故事也非常有意义,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读一读,或请爸爸妈妈给你讲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把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欣赏一边。

281、完整欣赏故事。

282、此环节是激发幼儿我国的文学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激发幼儿继续去关注、去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说课稿范文9

283、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284、说教材。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285、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286、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287、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88、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89、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90、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291、(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292、二。说说教法学法。

293、“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294、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295、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296、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297、《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298、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299、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老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300、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301、a、探究整格的涂法。

302、(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03、(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304、往上加格子;

305、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

306、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307、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 ○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308、(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09、(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310、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311、b、探究半格的涂法。

312、(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 ○6、 ○11、 ○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313、(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14、(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315、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16、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17、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318、(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319、(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320、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321、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322、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323、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324、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325、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说课稿范文10

326、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327、《桃花源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美文,居单元之首,是重点篇目,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

328、教学内容

329、《桃花源记》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30、这是篇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还是要帮学生解决文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的大意,了解的主旨。于是,我把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解决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的主旨,这里我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331、教学目标的设置

33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将第二课时定为“品读美文”,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333、理清结构。

334、品味的美点。

335、品评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336、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

337、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这样设定:

338、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339、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340、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时教法如下:

34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42、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这也是课堂是否能高效的关键。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乡镇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水平低,他们对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343、根据以上学情我把学法确定为:

344、合作探究法特别是合作探究法,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体现“高效课堂”。

345、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346、课堂导入

347、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这一课时的导入就设计为:检查上节课作业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348、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349、回顾内容,梳理结构:

350、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美读课文,设计问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351、这样学生在找线索的同时,就把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情形,贯串了起来。

352、赏读课文、品说桃花源

353、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354、问学生:这篇课文美吗?学生肯定说:“美!”

355、你知道它美在何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为这篇寻找美点。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桃花林很美,桃花源中的环境很美的句子。这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桃花源中的人美。“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各复延至其家”热情,好客,慷慨,这不都能体现桃花源中的人美吗?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从情节的曲折是一种美,语言的流畅也是一种美,叙事的简明也是一种美。

356、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欣赏的美,不要拘限于的语言,人物的行为。

357、接下来让找出表现桃花源人心情的句子。哪个字是重点?

358、明确:乐。继续追问:乐在何处?

359、此处我设计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成记者,穿越到晋朝,来到桃花源,进行采访,以“你快乐吗?”采访桃花源中不同身份的人,老人,小孩子,妇女等,让他们学出他们的快乐。然后再采访一下渔人,让渔人说出他在桃花源外的痛苦,与桃花源中的人的快乐形成对比。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360、读过此文,同学们肯定觉得其中有很多神奇之处吧?那你觉得奇在何处呢?引导学生找出景物之奇,山洞之奇,桃花源中的人之奇,故事的结局之奇。

361、为什么“处处志之”,又“不复得路”呢?这就为下面的环节作了引子。

362、评说桃花源

363、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有批判地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

364、桃花源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

365、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桃花源胜境只是虚构的,是作者的理想。

366、用多媒体展示桃花源人生活图片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图,形成对比,让学生知道,虚构的桃花源再美,也美不过我们现在人的生活,应辨证地看待桃花源的美,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以此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67、归纳总结

368、这节课,我们品味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景,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如今的中国与东晋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369、布置作业

370、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是消极避世,你怎样评价?

371、说板书设计:

372、我认为板书应直观,简洁明白,能体现了的主要脉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说课稿范文11

373、《黄继光》是小学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考进行说明。

374、依据课标说理念:

375、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黄继光》时,我们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语文教学从文本走向人本。

376、结合实情说分析:

377、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单元的主体课文,黄继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课文主要描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78、四年级的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备了许多英雄人物事迹,而且在阅读、理解、独立思考问题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飞跃。他们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379、把握教材说目标:

380、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38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82、通过朗读感悟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品质。

383、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84、立足发展说教法:

385、“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文本叙事条理清晰,语句真挚感人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找——议——说”的方法学习文本。另外,为了缩小学生与时代背景的差距,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借助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386、实践反思说流程:

387、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388、“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最初,我是从课题质疑导入,进而分析文章内容。但通过课堂实践后,我发现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开篇就把学生带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体验,也就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魂。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对本课的设计加以修改完善,采取了“营造情境,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

389、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请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好不好?”

390、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入,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氛围中,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开课伊始就对英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崇敬,激发了学习欲望,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391、整体把握,初读感知。

392、无数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提示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学生在有了充分的预习基础后,通过再次初读感知、回顾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黄继光是一位( )的战士” 。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适机进行有侧重点的引导,使黄继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满腔的爱国主义精神”跃然而出,并牢牢地印在学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课的情感基调,为深入文本的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393、重点研析,精读感悟。

394、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一环节时,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层层深入:

395、读中找:学生在自读中标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感受黄继光的英勇顽强。

396、品中感:找出描写敌人子弹的‘几个比喻句,通过品读、交流这样写的好处,感受反衬的写作手法对表现人物品质的巧妙作用。

397、观中悟:视频展示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感人画面,使学生在理性的认知前提下,感性认识得到充溢。

398、这样的教学流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既有效地突显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能够层层深入,突破教学难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学、思、感”推向高潮。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找词句时能够准确把握重点词句;在品读比喻句,对比感悟时,对英雄的敬佩和对敌人的憎恨,溢于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赏视频播放的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感人画面时,更有学生热泪盈眶。学生的情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深化,本课的教学目标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实。

399、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400、为了更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散思维。在学生的情感饱满而高涨时,我对文本的空白进行了精心的填补:我军取得最后的胜利后,战士们会是什么样的心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胜利后的战场场面。

401、我们原本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黄继光烈士的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你想对黄继光说些什么?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402、后来,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认真思考,反复研讨,最终我们把这一环节的“说”改成了“写”。再一次的课堂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由于写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写后的交流中,学生语言丰富、情感真挚,呈现出令人欣喜的课堂效果。

403、身临其境,情感升华

404、本次教学活动在全班齐读著名诗人严辰献给黄继光的诗歌——《永恒》中结束。当学生的情感在“读——品——悟——写”中得到不断积淀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纵情抒发的机会。课堂上全班起立,带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蓄积的情感得以释放,读的入情入境,读的感人至深,课堂氛围最终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高效落实。

405、提炼精华说板书:

406、好的板书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407、英勇顽强 主动请战

408、英勇献身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409、不怕牺牲 占领高地

410、这样的板书设计提纲挈领,重点词句的提炼和清晰的结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提炼与巩固,对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说课稿范文12

41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职业高中色彩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色彩基础知识课。我们对于 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 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 样的色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 密切的联系,对于色彩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 在于对色彩的特征、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412、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分类与要 素,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 说课内容。

413、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色彩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 力。

414、教学重点:对色彩的色相的刻画。

415、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色彩以及表达色彩的情感意义。

416、教法分析:

417、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 过欣赏课件出示的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 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 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418、学法分析:

419、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 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 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 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 表现。

420、教学过程设计:

421、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素描和人 物速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学们稍加思考后回答:都没有色彩。这样立即引起 了他们对色彩的注意。然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着个世界 没有色彩,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同学知道 色彩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422、新授: 首先,我用提问引起学生注意:色彩时时刻刻存在吗,那么色彩是怎样产生 的?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互相观察周围的色彩(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 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不同, 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色彩也有不同。从而上关于光与色的关系、色彩 三要素及色彩的情感等内容。

423、深入 我神秘的告诉同学们:“你知道吗,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 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色 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灯光下人的色彩会发生 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灯光下的色彩变化。

424、在初步了解了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 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色彩。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 之前学习的色彩的特征。

425、另外,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颜色,情感也不同 (四)欣赏构思 在欣赏过有色彩作品以后,请学生对三原色进行辨认,对间色和复色进行学 习,根据三原色动手制作 12色环一些关于色彩的美术作品,并且对一组明度不 同的女孩服饰按高低排列,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色彩造型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 想像、构思,思考自己用什么样的色彩、什么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等。

426、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色彩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 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 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

427、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 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28、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429、我设计了“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的环节,在课堂激将结束时,问学生:“这 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甚至会从来时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 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430、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感受色彩心理为主,以学生的自主探 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 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431、教学反思

432、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总体感觉比较顺畅。从最开始的初步感受,到了解定 义,到分析方法,到自主研究,再到最后的练习,难度逐步加深,学生不仅知道 了书中的方法,还发现了学生作业中的其他画法。在这一节课中强调了学生的自 学自主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现学生对于 分析用色方法上有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详细的指导:一幅画中花是 什么色?叶是什么色?这两个颜色是什么关系?绿色是翠绿色吗?它里面混入 了什么颜色?红色呢?6767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方法并了解分析的 具体步骤。当分析《玛丽莲梦露》时,我明显感觉轻松了:这幅画用了颜色?它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快答出了用了蓝色、绿色黄色等,我再把学生的话进 行提升:它们是邻近色、对比色等。学生了解了分析方法之后,我就放手让他们 研究。

433、但是,在这节课中也有小小的遗憾:在导入时,如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 强调一下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的感觉,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搭配给人不同的感觉, 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用得是否恰当。卧室要给人安静的感觉,即使是儿童卧室, 色彩对比也不能太刺激,以免给人无法安定的烦躁感。

434、另外,在讲评时,由于时间不足,所以有些着急,是由教师点评的。实际上, 很多内容学生已经说出来了。比如:一组介绍说,本组所用的方法是“同一色加 不等量白色”,这时学生中有反对的声音,应该让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这是“主 色与装饰色”的方法,因为使用了蓝色与黄色,黄色面积小,是装饰色。这时, 我再问一问:怎么改就变成了“同一色加不等量白色”?(变黄色为白色)效果 可会更好。

435、以上七点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批评 指正。说课稿范文13

436、《假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体现过程技能显性化,是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本单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在最后第二位,说明假设是探究中较为高级过程技能。

437、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经验的人会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假设。解释是因为觉得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把握贴近事实,但当我们期望贴近事实与真相,又由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依据不充分时,我们就会做出假设或猜想,来引导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是说明猜想与假设的关系,通过侦探破案和寻找杀树凶手,引导学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测。第二是介绍“大陆漂移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假设,学习给假设找依据,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假设。第三是让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第四让学生在找杀树凶手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并说明依据中的经验也会造成假象。要证明经验是不是正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438、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做过假设。但要明白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以及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439、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440、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41、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442、重点是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难点是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想。

443、假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原则,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如分析鱼缸少鱼事件。为体现“做中学”,根据魏格纳的假设让学生拼接地图,从活动中懂得假设是要有依据的。

444、实验法、互动讨论法

445、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创设一个情境:鱼缸少鱼事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为什么少鱼的问题上寻找原因,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这时学生就在对问题作出假设,从而引出课题——假设。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有科学家已经提出的假设,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介绍了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走近魏格纳提出假设的这个情景。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依据去支撑。下面我就让学生去寻找依据,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依据,就是把地图剪一剪拼一拼。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寻找依据的过程。学生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陆地可以贴合在一起。仅这样一个依据是不够的,也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所以魏格纳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结合课本的两个实例,即在两个大陆上都发现了中龙的古化石和格陵兰岛当时在逐年地漂移欧洲大陆。通过这些证据来证明魏格纳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最后回到鱼缸少鱼的事件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去寻找证据。而对于学生提出假设的依据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还需要去调查研究,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说课稿范文14

446、说教材。

447、《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448、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 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449、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450、说教学目标:

45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45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45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

454、说教学重难点:

455、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456、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457、说教法。

458、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459、谈话激趣法

460、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 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461、体验教学法

462、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63、读书指导法:

464、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65、说教学过程。

466、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467、上节课我们在花的海洋里徜徉了一番,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去感受一下。昆虫界里有一种神奇的小生灵——蜜蜂,非常惹人喜爱。关于蜜蜂你知道什么?

468、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69、复习旧知: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蜜蜂引路》,通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70、师小结: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还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来证实蜜蜂的这种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生齐读)。

47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72、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7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74、通过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读准生字并组词(多人朗读)。提醒难读的字把它读准,并可读一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475、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76、“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477、“这时候起风了, 蜜蜂飞的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478、“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79、指名读课文,评议。

480、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生交流。

481、(默读是本学段第一次出现的朗读要求,师需指名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必要时可动笔画重点词句)

482、提问:哪些自段段写了法布尔做的这项试验?哪些自然段写他得出的结论?

483、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为试验过程,6自然段为得出的结论)

484、写字指导:

485、提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袋”的右边没有一撇,“减”的右边有一撇,左边是两点水。

486、师范写难写的字,如“概”等。

487、生抄写生字、新词,师巡回指导。

488、小结:

489、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490、作业:

491、抄写生字。

492、课后收集有关蜜蜂的更多的资料。

493、板书设计:

494、试验(2—5)

495、结论(6)说课稿范文15

496、说大纲

497、根据 《大纲》要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格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498、1,教材分析

499、2,教学目的

500、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非主流文案(214条)
    下一篇:姐妹难得一聚发朋友圈(217条)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